

本网讯 日前,总院设计的位于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内的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声隆隆,工人们或搬运砖块,或安装设备,呈现出一片忙碌景象。据介绍,该污水处理厂将为成都科学城片区和中央商务区提供日处理10万吨污水的能力,还将形成绵延十公里的生态绿廊,不但可以缓解新区建设的生态环境压力,还可以提升兴隆湖入湖水质,塑造出“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成都科学城,为成都科学城生态保护提供良好的配套保障。
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远期规划总规模26万吨/天,其中一期土建规模10万吨/天,设备5万吨/天。建成后的这座污水处理厂在出水水质、再生水回用、排气标准三方面都将优于一般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的污水处理厂采用“MBR+臭氧活性炭”工艺,出水水质将达到地表水类IV类标准,优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在再生水回用方面,高品质再生水规模将达到1万吨/天,并通过综合管廊再生水专用管道,用于成都科学城公建、市政用水;尾气排放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优于国内同类型污水厂。污水处理厂是全地埋式,在其地面专门设计建设了全开放式活水公园,同时将建成一个永久性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并配套建设了496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建成后不但可以为新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游玩的好去处,还将成为成都科学城重要的生态环境节点。
目前已完成了40%以上的工程量,8月份将建成并通水运行。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四川省规模最大、成都市第一座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无论在污水处理的规模、出水水质、工艺还是社会影响方面,该项目都走在了全省同行业的前列。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位于新区成都科学城区域内,环绕兴隆湖布局,规划建设“环境友好型、土地节约型、资源利用型”的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一座,并围绕“以水兴业,以业聚人”的目标建设鹿溪河上、下游生态水环境,其服务范围包括成都科学城片区和中央商务区,服务面积达55平方公里。此项目以水质改善为核心,融合“海绵城市、智慧水务、绿色生态”等理念,倡导资源循环利用、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以此达到“水清岸绿、水景亮丽、人水和谐、花重锦城”的建筑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