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的脚步,一天天近了。
当我们在祖国强大的怀抱里,准备迎接牛年这个不同寻常的春节时,海外的疫情却依然焦灼。而此时此刻,远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公司员工们,他们用“逆行”与坚守谱写了一首首青春之歌、奉献之歌、英雄之歌……
01 难不倒的多面手
“疫情期间,火车可以停开,飞机可以停飞,但项目现场不能停,计价工作不能停,与业主的沟通不能停……这些都是所有项目参与者的心血和成果啊,不能因为疫情严重就置之不管。”说出这话的是今年刚29岁、在科伦坡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部担任办公室主任的黄超。
项目所在地是素有“东方十字路口”之称的斯里兰卡。为防控疫情,当地政府自2020年2月起就关闭了机场,禁止外国人入境,而科伦坡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中的普特拉姆厂区在10月就要进入部分设备试运行阶段。面对中国专业调试人员无法入境的窘境,黄超没有被困难吓倒而停滞不前,他积极跟进相关部门了解最新政策动态,得知如果能拿到斯里兰卡政府的特殊许可,少数急需工作人员就可以入境
但想获得政府的特殊许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擅长综合性事务处理的黄超需要不断与多方沟通,从项目总包单位、业主,到斯里兰卡移民局、斯里兰卡航管部门,面对冗长而繁复的程序,“90后”年轻的他,一遍遍告诉自己要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经过反反复复几十轮次的沟通,终于严格按照规定提交上了各类批准信和证明文件等一系列资料。
当他克服种种困难,为中国专业技术人员办理好了入境所需的特殊许可,看到他们健康、安全地走出斯里兰卡政府为特批入境人员安排的隔离酒店的那一刻,黄超露出了欣慰地笑容。也正是他这样灵活处理的“多面手”能力和排除万难不放弃的精神给当地政府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1年1月20日晚,黄超与项目设计负责人王玉琦受到了斯里兰卡总统秘书的接见,他热情地向总统秘书介绍了中国城乡及公司,就持续跟踪的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进行了深度交流。在推动在建项目有序开展的同时,共同与团队肩负起了积极开拓当地市场的责任。
02 “逆行”的“新爸爸”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河流最稠密的国家之一,被称为“水泽之乡”和“河塘之国”,但却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公司在孟加拉第三大城市库尔纳市的水厂项目是该市唯一的生活用水厂。而在库尔纳水厂建成之前,拥有134万人口的库尔纳市有超过半数的家庭生活用水无法得到保障。
经过3年的艰苦建设,水厂终于进入到了试运行阶段,需要对4台核心水泵进行逐一调试,使它们达到正常运行状态。而那时的孟加拉,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52000例,受疫情影响,当地政府采取了人员流动管制措施,工人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中国的技术人员也无法到达孟加拉,这一切使得库尔纳水厂一直无法达到正常的供水状态。项目执行经理黄昊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20年6月,当孟加拉刚刚宣布将有限度解除人员流动管制措施后,这个来自四川、初为人父的“85后”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一时间奔赴一线,踏上了“逆行”之路,而他离家的时候,孩子刚出生不到百天……
到达项目现场后,黄昊为当地工人带去了来自中国严格的防疫措施经验。在认真指导现场做好防护措施基础上,他深入工地一线,亲自调试每一台水泵,不放过任何一处看似不起眼的工作细节,对调试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他不仅耐心找出原因、及时解决,还都一一作了笔记记录下来,考虑到未来水厂的长久顺利运行,他针对当地水厂员工设备管理水平不足的情况,举行了多场设备使用专业培训,将实操笔记广泛分享,手把手地教会当地水厂员工如何使用、检查和维护设备。
经过一系列耐心的“教”与“授”,水厂逐步进入了运行平稳的达产状态,每天将11万吨干净、健康的生活用水源源不断地送往库尔纳的千家万户,使得该市的供水率达到100%,24小时默默守护着这座134万人口城市安全用水的第一道健康防线。
有人曾问过黄昊“你想家吗?”刚做爸爸不久的他,害羞而新奇地回答道,“视频里,宝宝已经会翻身了……”
03 了不起的“青年力量”
艰难的海外驻场生活,让年轻的他们默默承受起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按当地政府的疫情防控要求,一是对工作人数有严格限制,项目人少事儿多,大家工作都很辛苦;二是我们不能随意走动,每天就是营区和办公区两点一线的生活。”今年刚26岁的科伦坡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结构工程师麻伟说道,“加上身处国外,难免感到孤独和因为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恐慌感。”
其实,在那些遥远的国度,西南市政人一边抗击疫情、一边全力推进工作的故事,每天都在动情地上演着……
远在非洲卢旺达的基加利供水管网升级改造设计施工项目现场代表傅吉麟,在2020年国内疫情爆发之初、卢旺达尚无新冠确诊病例时,为筹集防疫物资,他四处奔走,在卢旺达各种药店进行零星采购、又联系在迪拜的合作伙伴,尽可能多地采购医用物资。经过艰难的努力,最终采购到4000个一次性医用口罩、100个FFP2口罩等价值共6000元的防疫物资,并于2月26日带回国内。与此同批运抵国内的还有斯里兰卡科伦坡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部的结构工程师张德航在科伦坡医疗物资店一点一点买来的3000个医用口罩。这两批重要的防疫物资,对那时的公司来说,真可谓是“雪中送炭”,为国内同事带回来了莫大的温暖与安心;
科伦坡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执行经理曹魏,为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先后在疫情期间两进斯里兰卡,积极向防疫物资匮乏的国内外分包商伸出援手,捐赠了价值3万元人民币的防疫物资,展现了中国企业良好的国际形象;项目设计负责人王玉琦,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接连待在海外现场5个月,不得不错过了曾答应陪伴孩子动手术的承诺;
科伦坡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部年轻的结构工程师刘开辉,处理问题的专业性和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受各方好评,因忙于现场与业主及咨工的协调对接工作和响应“暂不回国、就地过年”号召,毅然取消了原本定于春节举行婚礼的计划;同为90后的张德航,在斯里兰卡普特拉姆现场一待就是9个月,因为疫情和追赶工期,也已三次推迟婚礼;
还有,在斯里兰卡项目现场坚守了237天的环卫工程师王智,和通过自己超负荷加班来弥补当地人手不足,却要追赶工程进度的项目管理经理冯迪……
公司的海外员工们,他们胸怀“国之大者”,执著投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建设的大爱担当,他们远离故土亲人、忘我拼搏与无私奉献的英雄之光,必将鼓舞公司全体员工向着胜利的目标勇往直前……
正如元月25日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特别致辞中所指出的,“寒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黑夜遮蔽不住黎明的曙光。人类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在同灾难的斗争中成长进步、浴火重生。”
无论身处何地,让我们共同祈福,祝福伟大的祖国,祝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明天会更好……